2005年1月27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穿警服的对穿囚服的说心里话
省一监民警与服刑人员平等交流促改造
本报记者 蔡亮

  本报讯 服刑人员向民警诉说心事在监狱里是屡见不鲜的现象。然而近日,省第一监狱开展的一项名为“对话”的活动却让倾诉者和倾听者的身份发生了180度转变。在这项活动中,服刑人员第一次扮演了倾听者的角色,听到了民警在工作中的酸甜苦辣。
  活动的策划者、省一监教育改造科副科长雷成宏介绍说,服刑人员与民警之间存在着诸多不理解,而产生这种不理解的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种坦诚的交流。“所以我们策划了这次活动,希望能在民警和服刑人员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,以增进相互理解,促进服刑人员改造。”
  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在民警中展开,部分工作在监狱管教一线的民警敞开了心扉,纷纷说出自己工作中的体会、感受甚至委屈。“我们把座谈会的内容在监狱内部刊物《心理导报》全文刊发,引起了服刑人员的很大反响。”
  “真的很意外!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透过警服看到一个真实的他们。”衢州籍服刑人员梁某说。由于身份的差异,服刑人员往往会把民警看成“高大全”的形象,所以对民警的要求其实非常苛刻,也容易导致对民警工作的不理解,以至于一次扣分、一次批评,甚至一次普通的谈话,都有可能引起服刑人员的不满,认为民警是故意找茬,或者处理不公。“这次听了民警的心里话,才觉得其实民警也和我们一样,都是有血有肉的人,他们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,他们对某件事的处理也会因人而宜,不应该对他们求全责备。”
  受《心理导报》的委托,衢州籍服刑人员张某特意对身边的服刑人员进行了调查,结果发现,大部分人对这次活动评价很高,并希望今后能多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。张某说:“犯罪的根源在心理。作为一名服刑人员,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被扭曲的心态。而心态的调整,如果缺乏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沟通,是难以达到目的的。这也是活动受广大服刑人员欢迎的原因。”他用“理解万岁”来概括这次活动的作用。
  张某所在的中队有一位民警责任心很强,但脾气不大好。一次张某犯了点小错,被这位民警狠狠批评了一顿。“我当时很想不通,总觉得他是在吹毛求疵。”这次听了民警的心里话后,张某终于理解了民警的苦心。“说到底,民警都是为我们好。”张某说,最近他又被这位民警批评了,事后这位民警怕他再闹情绪,特意找到他,问他是不是批重了。“我告诉他,他批评得对,民警应该这样负责,我能理解。他听了也非常感动。”